欢迎光临内蒙古新闻热线!

今天是 2025年04月20日 星期天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社会面清零后第十天 三问吉林省复工复产怎样了

新华社长春4月23日电 题:社会面清零后第十天,三问吉林省复工复产怎样了

新华社记者段续、张建、赵丹丹

4月23日,是吉林省宣布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后的第十天。这段时间,吉林省春耕备耕怎么样,复工复产进度如何,物流交通如何打通堵点等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针对这些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吉林省有关部门负责人。

一问:春耕生产情况怎样?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记者从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吉林省今年将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在8600万亩以上。目前,各地种子、化肥等主要农资基本下摆到位,水稻育秧播种完成,全省备耕结束,春耕生产拉开序幕。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文国表示,截至4月22日,全省已完成旱田播种62.6万亩,其中玉米37.6万亩、小麦8.1万亩、薯类16.9万亩。在推进农民返乡工作中,截至4月22日18时,全省已有27.91万人返乡。“目前长春市尚有少部分农民正在转送,全省农民返乡转送工作已接近尾声,有力缓解了春耕生产劳动力紧张问题。”刘文国说。

吉林省正组织农业专家、农技推广人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农技指导,共培训各类人员196万人次,指导农民检修维护农机具168万台套,全省农机检修工作基本完成。

刘文国表示,吉林省还先后设立34部备春耕服务热线,24小时受理农民诉求,通过热线反馈、督办、通报工作机制,推动问题解决。

二问:复工复产进度如何?

作为我国汽车、石化产业重镇,吉林省复工复产对于稳定产业链意义重大。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张春达介绍,截至目前,吉林省500户重点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用电量、高速省界出入省流量、税务开票金额等体现经济活跃度的指标总体呈恢复上升趋势。

吉林省工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2日,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6.3%。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长春市、吉林市通过采取闭环施工等方式,有序推动长春市轨道交通多条线路、吉林化纤15万吨碳纤维原丝等一批重大项目率先复工。

以吉林省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为例,截至4月22日,一汽集团及502户零部件供应商企业中,除20户零部件企业由于库存充足暂缓复产外,其余全部实现复工复产,累计在厂员工达4.6万人。其中,一汽集团5大主机厂全面复工后,在厂员工已达1.6万人。

吉林省工信厅副厅长宋晓辉表示,下一步,吉林省工信部门将帮助复产企业着力解决物流运输、融资需求、要素保障等难题,推动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尽快恢复正常。

三问:运输网络通畅了吗?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朱韶星介绍,目前,全省209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全部开通,公路路网畅通。全面加强公路路网运行情况监测,一旦发现拥堵缓行,由公安部门安排属地警力快速进行疏导。

在保障运输畅通方面,吉林省启用全国统一式样的跨省运输通行证,目前已累计发放38万余张,做到“应发尽发”,还组建了跨省运输协调专班,开通多部24小时热线电话,目前已累计受理各类运输保畅问题1162个,解答率100%。

朱韶星表示,目前,吉林省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等货车司机较为集中的场所,建立货车司机健康码申诉绿色通道,对符合要求的立即解决健康码弹窗等异常状态。针对长途货运司乘人员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过期问题,吉林省在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等地设置“即采即走即追”通行模式的核酸采样点,为司乘人员提供免费的核酸和抗原检测服务,立即放行抗原检测为阴性的人员,严格要求各地不得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限制车辆通行。

邮政快递方面,吉林省内、省外邮政快递运输干线基本畅通。截至目前,全省邮政快递业已返岗1.5万人,邮件快件积压已由最大峰值时的500多万件,降至328万件。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内蒙古新闻热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为抓好鹤山区秋冬季散煤治理工作,促进大气质量持续好转,2024年11月13日,鹤山区召开秋冬季散煤散烧治理工作会议。鹤山区政府副区长申凤芹,区散烧办主任高红江,区散烧办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参加会议。高红江指出,一是要持续发力、狠抓落实,全面实[全文]
    2024-11-26 02:00
  • 近日,由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主办的2024年广州市共青团干部培训主体班走进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番禺区税务局,开展“税校同心庆华诞 青年向党话未来”机关单位团组织共建交流活动,来自全市近30个机关事业单位团组织书记、副书记参加。活动分为“学”“思[全文]
    2024-11-22 02:04
  • 八月,风清气爽,秋意渐浓。走进改造后的新林镇五星村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远远望去一片生机盎然。田地如棋盘般规整,纵横交错的路网贯穿其间。绿油油的玉米株如翡翠般延伸至天际,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这里承载着丰收的希望,展[全文]
    2024-08-31 02:00
  • 本报记者 杜俊颖“自从引进了‘红色物业’,我们小区的环境变美了,绿化增多了,路也平整了,还新添了好多健身设备。”“我们小区还开办了社区食堂。老年人腿脚不好,社区就派专人送餐上门。”“小区新建了车棚,施划了停车位,最让人‘头疼’的电动车充电问[全文]
    2024-08-15 02:00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内蒙古新闻热线 nmg.zjx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