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创新农技推广模式,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让现代科技助力水稻生产跑出“加速度”。
选育“金种子”
“好种产好粮”,平桥区尤其注重培育适合本地种植条件的“金种子”,通过加大良种推广力度,积极提供技术支持,挖掘土地增产潜力,为春耕备耕供应丰富优质的新品种,以优质稻米主导品种为主,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良好条件。平桥区水稻种植面积54.3万亩,平均亩产超过620公斤,较上年亩均提高3公斤以上,示范带动全区粮食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全区粮食产能提升600万斤以上。
育秧“智慧化”
“秧好一半禾,苗好一半收”。近年来,平桥区不断推进水稻种植集中化、现代化、智能化,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打下坚实基础。五里镇顾店村高科农机专业合作社采用机械化育秧,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大幅降低用工成本、缩短育秧周期,还能有效降低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为秧苗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5名员工即可实现流水线作业,节省了90%的人工,15至20天就可以完成一个育秧周期,比传统育秧大棚节约5天左右,提高了育秧效率和秧苗品质。
水稻“可再生”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收获后稻茬上休眠腋芽萌发成穗,从而再收获一季的水稻,具有增产增收、省种省工等优势。前期通过室内工厂化育秧,适当提早播种期,同时也延长了水稻生长期。8月中下旬可完成头季收割,为再生季稳产高产奠定良好基础,到10月中旬开始第二季收割。再生稻头季加再生季,亩产能达2000斤,每亩增收近500元。
平桥区积极开展再生稻示范推广工作,选定有经验的再生稻种植大户进一步扩大引领示范带动,带动周边小农户种植再生稻。利用“平桥区再生稻经验技术交流群”,传授种植技术,及时了解再生稻备种、备肥、备棚、备料、备播等情况,全区已发展种植再生稻3万亩。
农服中心化
平桥区先行先试,建立平桥区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率先对线上农机调度作出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等集成运用成果,把农机调度的静默管理转换成信息平台下的动态管理,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时农机的实用场景与互联网状态下的应用场景有机结合,实时掌握收割机的农时状态,合理进行区域化调度。
鼓励农户使用智能终端、应用智能作业模式等新设备、新技术,持续增加大型农业机械、智能农机保有量,实现农机作业过程的智能管理和精准作业,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先后引进植保无人机28台、安装农用北斗智能终端40台套,有效促进农业机械装备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农机信息化、智能化。
田管精细化
平桥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大面积单产提升,推进规模化网格田改造,科学规划农田布局,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指导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选用高产优质耐高温新品种,大力推广药剂浸种催芽、自动化流水线播种、叠盘暗化育秧、水稻侧深施肥、无人机施肥、无人机防治病虫害等新技术的创新、集成和示范应用,推进农业科技新措施的应用与推广,实现水稻生产的科技化、智慧化和高效化。
平桥区将水稻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宣传发动、全员培训、专家指导等手段齐上阵,全力抓好保农时、上标准、增科技、夺丰收等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何泽垚)
上一篇 爱心助学十四载 税暖童心伴成长